微软与Google狭路相逢,这次,它遇到了真正的对手。

谁干掉谁
薛海滨

2005年10月下旬,比尔·盖茨在英国伦敦度过了自己的50周岁生日。与10年前的40周岁生日相比,这个生日让他充满了与历史类似的危机感。

微软曾干掉“另一个Google”

最令比尔·盖茨“狂汗”的是,微软股票跌进低迷的时候,一位后起之秀的股票却狂飙到微软的两倍以上。最令比尔·盖茨“狂怒”的是,微软控告的“反叛者”李开复已经从2005年10月开始在这位后起之秀的中国办公室上班了。
到2006年1月才会有“突破性结果”的李开复人事官司,只是一个危机的侧面。全球第一软件公司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全面挑战,与10年前相比,挑战同样来自互联网,不同的是,这次换了对手。10年前是Netscape,10年后是Google。
两位挑战者有太多的相似之处,都是互联网公司,都是通过某项技术(Netscape是浏览器,Google是第二代搜索引擎)满足了用户的基本需求而得以崛起,而这个基本需求又恰恰是微软没有看到或认真对待的商业机遇。正是如此可怕的战略失误,给了后来者巨大的机会。
不过,这也无怪于微软的失误和盖茨的愚蠢,微软自己本身的崛起,就是因为IBM的失误和郭士纳前任们的愚蠢。在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失误和愚蠢几乎是所有公司和个人在功成名就后的必修课。
本世纪的前两年,微软通过向用户免费赠送IE浏览器终于在市场上打败了Netscape。当然,打败这个处于萌芽状态的弱小对手,除了“免费”这个商业武器外,微软还有不少技术上的“秘密武器”,比如,IE与Windows操作系统更兼容,Netscape则表现得差强人意。
微软虽然在市场上打败了Netscape,但在法庭上却吃了不小的亏。Netscape起诉微软垄断,此后,微软的麻烦一直不断,直到Netscape被收购。
就在微软为Netscape的骚扰战疲于奔命时,1998年,“另一个Netscape”(从这个角度看,Netscape则可称为“另一个Google”)悄悄地诞生了。Google发明了第二代搜索引擎,采用的设计思想是Pagerank,搜索结果的准确度远远超过雅虎等老前辈。
最重要的还不是它的技术,而是它的商业模式:它向互联网用户提供的所有服务完全免费,只通过一种特殊的上下文网络广告赚钱。所以,严格意义上讲,它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也不是一家软件公司,而是一家媒体公司。
Google的商业模式,完全跳出了传统软件公司的模子,成为软件版权商业交易的颠覆者。而正是因为软件版权的商业交易,才有了微软公司今天的辉煌。
就在微软的股票跌入低迷同时,Google的股票却如日中天,创造了NASDAQ的历史记录。十年前的Netscape却不曾拥有类似优势,最后反而因为微软打压的原因被贱价出售。
同时,Google拥有更多的产品系列,甚至包括办公软件和即时通信软件,而且,这一切都免费。如果Google的软件足够好用,而微软的软件又没有降低价格或者免费的话,谁还会去付钱给微软呢?
这次,微软遇到了真正的对手。
这个对手不是在它所熟悉的软件领域跟它叫板,而是在它不熟悉的媒体领域,用它熟悉的软件跟它叫板。

Google是怎样赚钱的

“像收税一样赚钱。”博客Tinyfool这样描述Google的商业模式。Tinyfool是位资深的“Google研究者”,笔者通过他的介绍,与一些个人网站合作,在半年时间内试验了一把Google的商业模式,居然小赚了数千美元。
2004年第三季度,Google面向中国互联网用户推出了简体中文版ADsense和ADwords服务,AD即广告之意。
这两项服务的创意并非Google原创,但Google将自己强大的搜索引擎引入了这种服务模式,从而化腐朽为神奇,Google因此创造了一个以前并不存在或者并非被发现的超级市场,这个市场是所有媒体都觊觎的但却无法下手的市场,这就是中小企业的广告市场。
中小企业广告业主对媒体而言,是典型的“钱少事小麻烦多”的广告客户,它们需要立竿见影的广告效果,而传统的媒体(包括新浪等采用传统广告方式的网络媒体)却无法满足这个基本需求。最后,这个需求被Google用ADwords实现了。
ADwords是Google在其网站上提供的一种在线登记广告的服务,中小企业广告业主通过简单的登记页面,就可以把自己的广告诉求告诉Google。登记项目是预先设定的标准内容,如每次点击的付费金额、广告显示的文字或图片内容、每月或每周需要的广告点击次数等。Google接收客户的付费后,会给客户一个ADwords账户,客户可以通过该账户获取广告投放和广告效果等信息,而基本上无需用电话等传统交流方式跟Google联系。
ADwords登记方式很简单,同时又能及时(一般是当天)向客户提供广告效果报告,因此吸引了大量中小企业用户的参与。
ADsense与ADwords是孪生兄弟,ADwords接受客户的广告,ADsense则向媒体出售这些广告。
媒体(主要是网站,其中有不少个人网站)可以通过ADsense,为自己定制Google提供的标准化广告,媒体将Google提供的页面代码放在其广告位置上,即可在线连接到Google的广告数据库中,Google的数学计算机系统则会对该媒体(网站)的页面进行分析,根据其页面内容投放相对应的广告,媒体(网站)从读者或用户对这些广告的点击上获得收入。比如,这是一个介绍笔记本电脑的页面,那么,ADsense系统会自动在该页面上显示笔记本电脑的广告,这样,媒体读者(网站用户)就很可能点击该页面上的相关广告。有人称这种广告形式为上下文广告,我更愿意称之为内容相关性广告。
同时,使用ADsense服务的媒体(网站),虽然会因为页面增加了广告元素而影响一部分速度(对带宽有限的个人网站的确如此),但Google会同时将该网站的页面也检索进自己的搜索引擎数据库,该页面也可能会被其他用户优先搜索到。
ADwords的用户是广告客户,ADsense的用户则是媒体(如个人网站等)。ADwords满足了中小企业发布广告的需求,ADsense则满足了中小网站(特别是个人网站)的销售广告的需求。
两项服务均由计算机系统自动完成,几乎没有人工成本,也就大大增加了Google的利润空间。
这样,提供服务的Google就像一个互联网上的税收机构(目前是最大的),把广告资源以较高价格卖给中小企业客户,然后再以较低价格买进广告资源,差价就成了Google的“税收”。
互联网上大量的广告资源,特别是个人网站提供的大量广告资源,被Google这样一个“税收机构”变成了像水一样能够随意分割出售。
可是,看上去这个“税收机构”并没有对微软造成什么直接的威胁嘛!
其实不然。

不按牌理出牌的颠覆者

Google之所以能成为互联网上的“税收机构”,而不是百度、雅虎、美国在线,其主要原因是,Google占有了用户进入互联网的一个入口(其强大的搜索引擎可以将用户的许多需求引导到它的广告上),或者说是一个界面。这个界面对“收税者”太重要了,就像只有戴了大沿帽、穿了制服才能去收税一样。而且,多数情况下,一般互联网用户只认一个“大沿帽”。
以前,微软与Netscape争夺的就是这个“大沿帽”,只不过,微软当时还能通过软件版权大把赚银子,所以并没有意识到“大沿帽”居然还能给它带来“收税”的大好机会。所以,那次虽然在市场份额上是胜利的,但在实际收入上并没有因此获得太多好处。除了维护了它的垄断形象外,还花了不少诉讼费。
这次,Google的威胁,终于让微软觉醒了。这次觉醒有点晚――Google已经在卧榻旁边酣睡许久,这次觉醒有点吃惊――Google根本没按微软的牌理出牌。
微软通过版权“收税”,Google则不,免费请用户使用其软件,而且承诺终身免费(除了很少一部分企业软件)。
微软千方百计地保护其软件不受盗版,Google则不,它千方百计地让用户免费使用,因为免费,所以无须盗版。
互联网给了微软防止软件盗版的手段,半年前,微软就曾宣布不再支持盗版Windows的升级服务。Google则不,它通过互联网的自由和开放,大大普及了自己的软件。
微软像一个收取版税的书商,Google则像一个义务发放《圣经》的传教士。就连Google公司的“十大信条”都充满了美国式清教徒的说教,其中一条是“No Evils”(不要有魔鬼的思想),这对一个商业公司是不可想象的滑稽,但偏偏它存在着,并且成功了。
微软与Google的“境界”有了天壤之别:书商通过售书赚钱,传教士则通过出售信仰赚钱。
2005年第三季度,Google连续推出了两个重量级免费软件:桌面搜索2.0,毕加索照片管理器。
毕加索照片管理器的功能和易用性大大超过了著名的ACDsee,此前该软件被认为是最好的照片管理器。两者还有一个大不同:ACDsee是收费的,它的对手则免费。
“一看到毕加索,我就完全抛弃了ACDsee。”《中国数字电视》杂志主编包冉说。
桌面搜索2.0在老版本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功能,如直接访问Gmail、Google新闻、Google博客、Google即时通信、照片管理器等,简直就是一个桌面应用大集合,如果再加上Office等常用软件,几乎90%以上的桌面应用都被它一网打尽了。这些应用依旧免费。那么,我们还需要别的软件公司吗?
现在看来,加上Office等办公软件的时日也不久了。
2005年11月初,Google与微软的老对手SUN的合作又进一步:Google雇佣程序员开始完善SUN提供的免费办公软件Star Office,该软件被认为是微软Office办公软件潜在的强有力对手。可以预测,不久Google也会通过它的渠道提供Office软件,而且依旧免费。那么,我们还会继续坚持为微软付钱吗?
Google Talk(即时通信)的宣传词称:许多人认为网络电话应该比传统电话便宜,我们则认为,网络电话应该是免费的。
对坚持收费软件的微软而言,Google的免费简直欺人太甚了。
比尔·盖茨终于坐不住了,帝国反击战打响了。

微软帝国反击战

2005年11月初,微软推出了一个网站live.com,通过该网站,用户可以在线获得一些免费的应用服务,如邮件管理、即时通信等。据微软官方称,在线提供收费和免费的应用服务,将是微软未来的商业方向之一。尽管有人担心,微软这是用“左手搏击右手”――因为这个商业模式可能会降低其软件销售收入,但目前看来,微软是不惜代价要跟Google飚一把“免费”车了。
11月1日,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组织的“二十一世纪的计算”大会上,笔者见到比尔·盖茨惟一的私人技术助理Alexander Gounares,问到微软与Google的竞争,尽管他并没有直接承认微软的免费策略,但也没有明确否认。
微软以免费之道还治Google之身的手段,除了不惜代价的免费外,还有技术战略。
里克·雷斯特是负责微软全球研究院的高级副总裁,十年前他就说服微软和盖茨建立微软研究院,如今,这个研究院的研究成果已经遍及IT的各个领域,其中在搜索引擎和数据挖掘领域的研究积累,可能会为微软提供对付Google强力技术武器。
10月28日,微软亚洲研究院在北京成立互联网搜索技术中心。在成立仪式上,微软展示了他们在“第三代互联网搜索引擎”方面的研究成果。
Google的“第二代互联网搜索引擎”主要基于Pagerank技术,微软的“第三代互联网搜索引擎”则主要基于Web Block(网页块)技术,也就是说,微软的研究者认为,一个网页上的各部分内容的重要性是不同的,搜索引擎应该区别对待这些不同的网页块,以网页块的重要性(而不是网页的重要性)来判断其链接的重要性。
与“第三代互联网搜索引擎”相关的技术还有:
对搜索结果进行分类。Google目前尚未发布类似功能,但相信一定在开发中,Autonomy等企业搜索工具已经有类似功能;
对网上人际关系的数据分析。比如,可以根据微软亚洲研究院前任两位院长李开复和张亚勤在网上发表的文章、新闻报道等信息,分析出两者之间的工作关系或私人关系;
对有语音的视频内容进行搜索。比如,可以搜索出某一视频段中关于微软或Google的报道;
通过对中文语言分析从而进行语意搜索。比如,微软亚洲研究院目前已经实现了电脑对联功能;
通过对图像进行分析,以图像为检索条件(关键词)对大量图像或视频进行检索。比如,微软亚洲研究院已经可以成功在一张图片中分辨出人脸部分(甚至能区别出一些较丑的人脸与较美的猴脸),能把通过不同角度的侧面人脸“猜测”出其正面形象,等等。
上述技术都是目前搜索引擎领域中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微软在做,估计Google也在做,Google的其他竞争对手(如Autonomy)也在做。
微软要通过技术打败Google,现在看来,依然是一条漫长而艰难的路。从目前微软的商业模式调整过程中,从其“技术世界观”正在发生重大改变的过程中,我们也许能够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谁将干掉谁,现在还无法解答。

配文1:

微软改变“技术世界观”

大海

微软亚洲研究院组织的第七届“二十一世纪的计算”大会的主题是:无“数”不在的计算(Data-centric Computing)。这是一个重大转变的标志,它标志着:微软正在改变其“技术世界观”。
微软的“技术世界观”以前可以说是:无“程序”不在的计算(Program-centric Computing),即以程序为核心的计算机应用。
这个“技术世界观”是由微软的商业模式决定的:微软是以出售商业软件使用权发家致富的,商业软件的程序当然就是核心的核心了。
这种“技术世界观”一直主导着微软二十多年的研发史,也反作用于其“商业世界观”,进一步强化了商业版权软件的概念。作为这个概念的始祖,微软不仅成就了第一软件帝国的辉煌,而且成为几乎所有软件公司学习的“劳模”。当然,也成就了微软的垄断地位。
直到有一天,人们发现另一个软件公司走了一条与微软完全不同的路。
这个公司就是Google,虽然它在这条路上走得还不远,但取得的成绩已经让大家刮目相看。
这是一条完全不用的路:没有商业版权的概念,没有收费的概念,没有约束和限制的概念,没有……
这条路上没有很多传统的东西,也有很多传统所没有的东西,自由、开放、公平、共享……
从Linus开始共享Linux起,从互联网免费下载侵犯版权起,从“BT”开始“变态”起,这条自由之路上就有了很多淘金者,Google只不过是一个成功者而已。
毫无疑问,这条完全不同于微软的路,对微软的震撼是巨大的。
无论比尔·盖茨是否愿意公开承认,Google的商业模式正在颠覆微软的生存基础,在下一轮的世纪技术大战中,微软被迫发动的技术革命,要终结的对象除了敌人,还有自己――彻底颠覆微软的“软件程序中心论”和“软件商业版权论”。
对“软件程序中心论”的颠覆,是技术层面上的;对“软件商业版权论”的颠覆,则是商业模式上的。从“程序中心论”到“数据中心论”,微软将被迫彻底“洗脑”。
微软和Google的竞争似乎告诉我们:未来不是《水世界》(一部电影名),未来是“数”世界。我们不是漂浮在水上,而是倘佯在“数据”的海洋上。

配文2:
第七届“二十一世纪的计算”大会简介

自1999年开始,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发起了“二十一世纪的计算”学术研讨会,每年举办一次,目前已成功举办了六届。
“二十一世纪的计算”大会主要面向国内各大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计算机科研人员及相关院系师生,集中展示每年计算科学领域最前沿的技术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它以“共享技术成果与经验、扩展交流与合作”为目的,为国内计算机学科的学生和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了解国际先进技术、掌握计算机科学前沿发展的平台。时至今日,“二十一世纪的计算”已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等城市成功举办,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11月1日,第七届大会在浙江杭州举行,有将近2000名参会者,包括一位美国两院院士(图灵奖获得者、国际著名密码学家、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教授Ronald Rivest)、一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加州伯克利大学数学系教授Stanley Osher)、一位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负责微软研究院全球事务的高级副总裁里克·雷斯特)、一位华人女性计算机资深专家(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主任Jeannette Wing)、比尔·盖茨惟一一位私人技术助理Alexander Gounares以及来自亚太地区各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计算机专家和浙江本地各高校的上千名师生。
11月5日,“二十一世纪的计算”大会移师香港,为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近千余名计算机系的师生带去精彩的演讲。(MSRA)


Avatar photo
Harrie

我是王岩,2010年为了扩展自己的事业,我成立了一家互联网公司:上海岩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2011年加入宏路数据任技术总监,2017年成立动乂岩数据技术有限公司同时兼任动点科技CTO。现在我正在搭建团队,在微信生态和企业服务领域进行探索。我的联系方式是:手机:13918304704 微信: harriewang QQ:13689186 欢迎大家跟我交流和讨论。

All author posts